“大湾区县域骑手报告”出炉:近八成骑手日均在线8至9小时
来源网站:www.sohu.com
作者:经济观察报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统计数据或调查报告
关键词:骑手, 跑单, 县域, 县城, 时间, 小时
涉及行业:外卖, 交通物流业, 出租车/网约车, 服务业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广东省
相关议题:就业, 工作时间, 灵活就业/零工经济/平台劳动
- 近八成大湾区县域骑手每天在线8至9小时,实际有效跑单时长为5.4至6.6小时,80%的受访者认为工作强度一般。
- 县域骑手月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62.2%的受访者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且县城生活成本较低。
- 骑手工作时间灵活,可根据个人和家庭需求自主安排,平台弹性制度满足了多样化生活需求。
- 不同骑手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存在差异,影响因素包括职业特性、经济压力和制度信任等。
- 外卖平台正逐步推动骑手养老保险补贴等社保措施,向所有骑手开放,无参保地点和跑单类型限制。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划龙舟、钓鱼、打篮球……在广袤的中国县域,送外卖或许已不是年轻人的“兜底选项”,而是一份主动的职业选择。
今年以来,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调研团队,深入博罗、鹤山等粤港澳大湾区多地县城,实地走访并调研年轻骑手们的工作日常与生活状态,撰写了国内首份粤港澳大湾区县域骑手调研报告,南方报业南方社会发展智库全程跟踪进行记录。日前,双方发布的《扎根小城,活力骑迹:粤港澳大湾区县域骑手的新生活图景》报告显示:近八成县域骑手日均跑单8至9小时(含候单时间),骑手整体月收入也高于当地平均水平,骑手普遍认为这份工作“时间灵活、收入不错”。
报告指出,平台经济越来越活跃的当下,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职业在县域迅速兴起,让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将“返乡”视为不得已的退路,而是将其作为寻找生活与工作平衡的一种主动选择,“择优从骑”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县城骑手:收入可观、时间灵活、强度一般
据悉,研究团队深入博罗、鹤山等粤港澳大湾区多地县城,实地走访并调研年轻骑手们的工作日常与生活状态。报告指出,平台经济的深入发展,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还使县域劳动者能够获取相对优质的就业机会。
在骑手收入方面,县城骑手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24年鹤山市居民人月均可支配收入为3147元,而鹤山当地专职骑手的平均月收入为4947.6元;调研报告问卷数据还显示,有62.2%的受访县城骑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
与“高收入”相对应的是县城生活的“低成本”。对外地骑手而言,在县城做骑手更容易“留下来”。报告显示,博罗、道滘、鹤山三地的本地户籍骑手占比分别为59%、45.81%、59.9%。有外地骑手表示,一个月工资可以买一平米房子。
▲县域骑手职业选择的核心驱动因素
在工作强度方面,县城骑手的工作强度也相对温和。“没有大城市骑手那么卷”。县域骑手们并不认为自己“被困在系统里”,而是通过灵活控制工作生活时间扎根县城。接受问卷调查的2000多名大湾区县域骑手中,超过四成(45.6%)骑手每天工作8小时左右(含候单时间),约三分之一(31.6%)骑手每天工作在9小时左右(含候单时间)。 换言之,如果不算上线等候和休息的时间,县城骑手平均每日有效跑单时长稳定在5.4至6.6小时之间。80%的受访骑手表示“强度一般”。
▲鹤山骑手王桦勇(右一)下班时会和朋友们打球
骑手工作的吸引力还体现在灵活性上。“早上送完孩子跑午高峰,下午接娃做饭后,晚上再上线两小时。时间都是自己说了算。”有骑手表示。调研认为,平台弹性跑单制度让骑手可以自主切割工作时间,满足照顾家庭、享受生活等个性化需求。
外卖行业迈入“骑手社保元年”
长期以来,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备受关注。研究团队发现,基于各自现实情况,不同骑手对社保的需求也有不同,背后的原因涉及职业特性、经济压力、 制度信任等多重因素。
如何在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同时,为骑手群体制定开放普惠、自主选择、灵活弹性和覆盖面广的社保方案成为破题之道。
对此,美团、京东、饿了么等外卖平台都进行了有益尝试。今年10月27日,美团宣布骑手养老保险补贴将正式覆盖全国,向全部骑手开放。据悉,该方案“无前置资格限制、无参保地点限制、无跑单类型限制”。外卖行业正逐步迈入以社保全覆盖为标志的“骑手社保元年”。
近年来,平台与政府协同发力,为县域青年“择优从骑”提供了更完善支撑。
调研团队发现,在政府主导下,针对骑手的关怀保障正日趋精细化。比如道滘镇通过与社区协商,让所有社区对骑手开放,可以骑行入园送餐,并且开设了“骑手友好餐厅”。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指导下,美团已在全国150多个城市与各界共建近3万个“骑手友好社区”,推动各地小区为骑手开门指路、设置专用停车位和骑手驿站。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