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外卖员为什么经常超载?
来源网站:news.qq.com
作者:虎嗅APP
主题分类:劳动者权益事件
内容类型:分析或评论
关键词:骑手, 外卖员, 配送员, 送外卖, 配送效率, 订单, 三轮车, 站点, 重量
涉及行业:外卖, 服务业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无
相关议题:灵活就业/零工经济/平台劳动, 就业
- 山姆外卖员与山姆没有直接雇佣关系,实际是与第三方公司签约,劳动关系较为松散,管理和权益保障存在缺失。
- 外卖员的收入主要依赖配送数量和效率,配送费与订单重量挂钩,但超重补贴低,导致骑手为提高收入不得不超载送货。
- 山姆配送员普遍承担高强度、重体力劳动,工作内容复杂且存在安全隐患,且多为男性,女性参与度极低。
- 平台提出用三轮或四轮车替代电动车的方案,实际会降低骑手收入和配送效率,增加劳动负担,骑手普遍不愿接受。
- 现有配送机制和补偿标准未能合理分担超重订单压力,导致骑手在效率、收入和安全之间被动承受多重压力。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我在Sam送外卖,作者:我在山姆送外卖,原文标题:《让山姆骑手骑四轮车送货是头痛医脚的“安全整改”》,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外卖员眼中的山姆超载事件,先说结论:骑手的回答是NO!
山姆又出事了,这次不是商品质量问题,而是山姆外卖员的安全问题。
有网友拍到山姆外卖员骑电动车送货超载,同情山姆外卖员的遭遇,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网友们表示同情,媒体跟上踩一脚。
面对质疑,山姆方面的回应倒也干脆、利落:
“我们与各合作平台正在加速各项安全举措的落地,目前已在部分区域陆续落实根据货物匹配三轮或四轮车的措施,各平台将于近期推广到全国各地。”
然后,各大媒体报道纷至沓来,纷纷发表意见,但是好像几乎没人问过山姆骑手的意见。也没有一个记者肯深入到骑手群体,所以揭露的问题都是隔靴搔痒,几乎都停留在表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哪怕有一个人拿出一天时间体验一下跑单或采访一下山姆骑手,也不会轻易得出“换电动车就能解决问题”的结论。
外卖特种兵的由来
其实山姆超重的问题由来已久,这也由其外卖性质决定。
由于山姆、朴朴、小象、叮咚都是仓储式配送,订单货多、货重,所以被并称为“外卖界的F4”,而送外卖的骑手则被称为“外卖界的特种兵”。山姆尤甚。以外卖员性别比例为例,美团、饿了么等女性比例很高,小象超市基本都有女配送员的身影,而山姆却是完全以男性为主的外卖群体。
我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在深圳龙华山姆做了半年多的配送员。在事发前,也正梳理这半年多的工作内容。超载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山姆骑手,是谁的骑手?
山姆的回应看似积极,其实也暴露了问题的关键——山姆和骑手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
名义上我们是“给山姆送外卖”。
但实际上骑手是与第三方公司(达达配送的合作伙伴)签订合同,再通过京东达达集团的配送服务平台(达达秒送骑士)为山姆提供配送服务(注:以上信息来源于达达公开信息)。
山姆外卖分为“极速达”和“全城配”两种方式,而站点承担的是“极速达”的任务,网友视频中的超载骑手正是“极速达”的骑手。
站点直接受第三方公司的管理,达达和山姆承担监管职责。出了问题,山姆只需“提出建议”,具体执行,根本不归他们管。
超载的根源:效率与生计的冲突
以深圳龙华山姆为例:
山姆配送员每趟接单上限是6单;
每单最大承重是30kg,综合上限是80kg(后调整为60kg);
订单重量加上包装、冰袋等,上限要远超过80kg;
订单只考虑了重量没有考虑体积,抛货过多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
骑手的主要收入来源为配送费,15kg以上才有额外0.2元/kg的重量补贴。也就是说,货越重,风险越大,可接单数量可能越小,酬劳可能越低。
山姆外卖“极速达”的零售业态决定了骑手需要灵活、快速的工具及时提高配送效率,在短时间内完成接单、取货、装车、送货的流程。
对外卖员来说,收入基本是外卖员选择外卖平台的唯一标准,山姆配送员的配送机制是站点接单到配送至固定区域内的单量,送完一趟订单后,要重新返回站点接单,过程还有等候时间。
“平均每单送达时间”时间轴上可以看出,路上时间是无法省的,山姆骑手有个衡量数据叫“平均每单送达时间”,那这过程接单越多,效率越高,收入才越高。
如果以降低收入为代价换取安全,那么骑手们会同意吗?我询问过很多人,答案几乎一致——“不愿意”。
“换车”并不是出路
让配送员使用三轮车或四轮车听起来是安全措施,但是根本行不通。代价是收入水平大幅度下降,配送员不答应;配送效率的大幅下降,服务商不答应;配送时长的增加,提出意见的会员也不答应。
外卖和快递性质不同。外卖具有时效性,快递则是集中性。
城市交通不适配。三轮车体积大、转弯不便,基本只能走机动车道。深圳高峰期四五公里的路程可能就要跑一个小时。
而一个订单从接单到送单的配送时效只有50分钟。走三轮电动车不适合深圳高峰期作为交通工具。电动车有更强的机动性,大部分外卖员在高峰期都可以在车流中穿梭自如(虽然违规)。
从社会交通考虑,三轮车不能即走即停,大部分小区并没有规划三轮车停放的位置,只能停在很远的区域。如果配送员素质不高,很可能会严重阻碍交通。
(高峰期三轮车会成为交通更大的交通阻碍)
(这种楼道,三轮车怎么上去,一旦会车就麻烦了)
与狭窄的城中村环境不适配。城市不只有一个个道路宽阔的小区,还有很多城中村。电动车能停到楼底下,减少步行的距离,提高配送效率。三轮车明显无法满足该要求,多走几百米意味着多花十分钟的时间。
低效率的配送与会员需求不适配。如果“极速达”配送时效从一小时降低到两小时,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今天为骑手喊冤的用户,明天也可能因为超时而投诉。
所以,超载是表面现象,山姆要用户体验,服务商要节省成本,顾客要配送效率,最终压力都给了山姆骑手。
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换车而是换逻辑
笔者刚入行时,就试着从各种角度去分析问题,甚至提出过让顾客拆单的方案(详见:《拆单、拆除,还是TMD拆单》),还被一些会员私信怒喷:“不要把成本转嫁给用户”。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行业应该做的,依然是那三件事:
建立轻重货分级机制。将轻货、重货分开定价,配送时效分开;比如轻订单保持“极速达”,重货订单改为“定时达”,让时效更合理。
优化派送与补偿机制。比如对超重订单进行系统预警,提高配送费补偿标准。
引导用户预期。在重量达到一定后,系统拆为两单,不额外增加用户成本,拆单后适当下调一两元骑手配送费,换来更合理的用户体验。
归根结底,骑手对山姆而言,毫无关联;对服务商而言,骑手只是一件消耗品,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外卖员不到处都是吗?
真正需要被卸下的,也许不是货物,而是制度的重量。解决问题,任重而道远,后续会慢慢解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我在Sam送外卖,作者:我在山姆送外卖
本内容由作者授权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虎嗅立场。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