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秒内未接电话被通报,精确到秒的值班考核是否真有必要?
来源网站:baijiahao.baidu.com
作者:极目新闻
主题分类:
内容类型:分析或评论
关键词:基层干部, 考核, 制度, 干部, 精力, 形式主义
涉及行业:教育, 服务业
涉及职业:政府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者
地点: 无
相关议题:工作时间
- 值班制度的严苛要求,如在10秒内接听电话,反映了基层工作中形式主义的问题,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
- 一些部门即使没有工作任务,也必须执行值班,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
- 基层干部陷入“为了值班而值班”的怪圈,大量精力耗费在无意义的形式上,无法产生正向效益。
- 基层工作应主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需要干部付出大量心血和精 their,形式主义的做法 Stirstound群众ssound and satisfaction。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极目新闻评论员 程曼诗
10秒没接值班电话,连累单位挨了批评。中部某市一名小学教师向半月谈记者透露:“学校领导曾在一次开会时强调值班纪律,要求我们必须在值班电话响起5秒内接听,并举出反面案例——另一学校一名教师在节假日值班期间未能在10秒内接起教育局检查人员打来的电话,被点名批评。”(4月28日半月谈)
节日“守望者” 傅晓宁 作 (来源:半月谈)
10秒未接电话即遭通报,看似严苛纪律,实则暴露基层值班制度的形式主义顽疾。“没苦硬吃”的荒诞现象,折射出制度与现实的割裂。
从“5秒接听”的奇葩规定,到“应付检查”式的空坐值班,形式主义正在将值班制度异化为一场滑稽的表演、无奈的讽刺。在一些地方,值班不再是应对突发状况的保障,而是沦为“打卡秀”。一些部门即便无事可做,也要机械地执行值班任务;教师在寒暑假的校园巡视,不过是为了迎接检查的“过场戏”。本末倒置的做法、避实就虚的闹剧,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更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
形式主义的泛滥,根源在于部分领导干部存在错误的政绩观。一刀切的“痕迹管理”,忽视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实际需求,认为只要有人值守、有记录可查,就是工作到位;追求“绝对安全”,将“宁可十防九空”异化为“十防十空”的过度防范。虽说要以大概率思维防范小概率事件,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空转”,为了迎检而配合,看起来人人都在岗、时时都有人,但所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是否划算?都说钱要花在刀刃上,但比起钱,人的精力、时间、健康等毕竟也是有限的,钱只有花在刀刃上,才能尽可能实现成果最大化。基层干部陷入“为了值班而值班”的怪圈,钻进了“样子要做到位”的牛角尖,到头来把大量精力耗费在无意义的形式上,不仅无法产生正向效益,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基层工作,主要是跟群众打交道,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这需要基层干部付出大量心血和精力,更需要有夙夜在公的奉献精神、攻坚克难的决心态度。群众满意是第一评价,能够得到群众好评的干部,自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反过来,只讲面子、讲留痕,而群众工作却没做到位,自然难以得到高评价。一旦走形式的干部更吃香,走“内容”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受挫,长此以往,基层治理将陷入“疲于应付”考核的恶性循环,减少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时间和精力,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也会随之逐渐消耗。
破解值班制度的形式主义困局,关键在于制度的优化与革新。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值班考核机制,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实际需求,实行差异化的值班安排。对于确实存在应急需求的部门,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工作值班要因岗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值班方式。在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在线值班”,既保证信息畅通,及时响应,高效处理,又给予干部更多灵活性和空间。
值班值守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没苦硬吃不叫本事,真抓实干才显担当。要坚决杜绝“以形式论英雄”的考核方式,将值班工作的实际成效纳入考核体系,让干部从“坐班打卡”转向“解决问题”。同时,完善干部权益保障机制,通过合理的补休、补贴等方式,让值班不再成为“苦差事”。唯有打破“重形式轻内容”的思维定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值班制度,才能让基层干部从无意义的形式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中。这不仅是对基层干部的关爱,更是对人民群众负责。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