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披露部分地区10万余人社保补贴未发放
来源网站:telegra.ph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事件
内容类型:统计数据或调查报告
关键词:代缴社保, 劳务派遣, 用工单位, 劳动关系, 补贴, 公司, 报酬, 审计报告, 虚构
涉及行业:
涉及职业:
地点: 贵州省
相关议题:就业, 社会保障(五险一金), 私人职业介绍所/劳务中介, 工资报酬, 派遣劳动/外包工作
- 审计报告发现,9省共10.9万人的社会保险补贴未能按时发放。
- 有劳务派遣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截留克扣劳动者报酬和社保费,涉及金额达7558万元。
- 贵州一家人力资源公司从1.95万名劳动者报酬中抽成4038万元,收费标准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一些劳务派遣企业与用工单位串通,通过虚高中介费等手段非法获利,损害劳动者权益。
- 劳务派遣工工资和社会保障费用的缴纳情况与正式职工存在差异,影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审计报告披露部分地区10万余人社保补贴未发放财新网
【财新网】2023年,各地就业补助资金和事业保险基金使用情况如何?
审计报告显示,部分地区10.9万人社会保险补贴未发放,数百家单位通过虚构劳动关系等骗取套取各类补贴1.3亿元,部分劳务派遣企业截留克扣劳动者报酬和社保费等7558万元。
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在6月28日结束的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期间发布《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其中披露了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审计情况。
审计署重点审计了193个地区的就业补助资金35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613亿元,发现两大主要问题:
一是补贴资金发放不精准。9省对10.9万人应发未发社会保险补贴等,24省386家单位通过虚构劳动关系等骗取套取各类补贴1.3亿元。
二是部分劳务派遣企业侵害劳动者权益。2省6户劳务派遣企业2020年以来,利用劳动者难以知晓用工单位支付的实际报酬,截留克扣劳动者报酬和社保费等7558万元。
例如,贵州1家人力资源公司2022年至2023年9月从1.95万名劳动者报酬中抽成4038万元,占用工单位实际支付的25%,高出其他劳务派遣企业收费标准4倍多。
一些劳务派遣企业偏离补充用工定位,串通用工单位非法经营。有的表面抬高中介费、暗中将用工单位多付部分予以返还,被用工单位用于设立“小金库”;有的在未提供劳务派遣的情况下,为用工单位虚开增值税发票并收受好处费,如黑龙江4户劳务派遣企业在实际未提供劳务派遣服务的情况下,为2家信息科技公司虚开发票1.5亿元并从中收取好处费。
地方披露通过虚构劳动关系等骗取套取各类补贴的案件层出不穷,受到各地人社部门和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
例如,近年许多城市推出了人才引进计划,为人才提供一些福利政策。杭州市滨江区便曾查获了一起骗取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的犯罪案件。
2020年1月,位于滨江的某互联财务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某在网上看到了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的生活补贴政策,发现补贴申请全程网办、手续简单,于是动起了“歪脑筋”。
为了大赚一笔,他组织公司员工在网上通过中介购买应届生个人信息,为其代缴社保、制造虚假在杭工作证明,随后使用公司账号在“亲清在线”平台冒领生活补贴,并从中收取高额服务费,从而为公司获利。经警方侦查,2020年2月至5月期间,刘某等人以代缴社保、伪造身份的方式给60余名非杭州工作应届生骗取了人才生活补贴,共计80余万元,公司从中获利20余万元。
劳务派遣企业也是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重灾区。不同于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派遣是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并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管理下劳动。不少用工单位以此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按照《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工工资部分与同一岗位和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劳务派遣公司要为员工“按时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费用。而实际情况中,劳务派遣工工资可能低于正式职工,其中部分是被劳务派遣公司以中介费用名义扣留,少缴、迟缴甚至不缴社会保障费用的情况也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