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费一天一价,求职者着急上工
来源网站:www.163.com
作者:中工网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劳务中介, 求职者, 找工作, 上海, 电子厂, 妹妹, 家人
涉及行业:制造业, 电子/仪器/计算机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无
相关议题:无
- 求职者们因高额返费而急于找工作,返费一天一价,有人因返费下降而仍报名。
- 高工资吸引了大批求职者,但也让工厂更挑剔,竞争激烈。
- 一些“大龄”求职者面临年龄限制,有人为未来打算自己创业。
- 一些“00后”勇闯上海务工,家人是他们重要的牵绊,有人为家人节省积蓄。
- 求职者们对工作有不同要求,有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和爱好而努力工作。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元宵节后,大批求职者再次踏上奋斗征程。天南海北的求职者怀抱相同的期盼来到位于车墩的劳务中介聚集区,比对着不同用人单位的条件,开启新一年的工作。
晚来一天
返费低了1900元
“小妹,找工作吗?进来看看吧!南通立讯上车就有100(元),还有这家入职送棉被。”在上海徐标招聘网总店门口,看到放慢脚步的人,店员总会热情地问上一句。
求职者们等待着去往开出高额返费的电子厂面试的大巴车。摄影 李美慧
北松公路一带有数十家劳务中介,上海徐标招聘网总店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也是笔者当天上午看到的最热闹的中介门店。早上八九点,就有十几位求职者在等待前往松江区一家电子厂面试。发车时间越近,店内聚集的人越多。
高额的返费是求职者们直奔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昨天我听朋友说这家的返费有6600元,前天更高,有7000多元,所以我今天早上赶紧就来了,结果返费已经掉到4700元了。”刘丽和家人从盐城老家赶来,却发现一夜之间返费降低了1900元,但她还是毫不犹豫报了名,“今天再不去,明天也许就掉到2000元了,那就更不想去了。”
年后来找工作的人,大都带着某种迫切:工价一日一变,早一天进厂,也许就能多赚几千块钱。大家围在贴满用人信息的白板前,计算着未来一两个月的收入,“如果加班多的话,每个月能赚到7000元。”
高工资吸引来了大批求职者,也让工厂更挑剔了。采访当日,一位求职者在现场向其他人分享,自己昨天去了这家电子厂面试,因为天冷一直打哆嗦,被认为过于紧张而刷了下来,但他决定今天再去试一试。显然,这次竞争也同样激烈。中午11点,大约有50个人坐上大巴,向着工厂而去。
“大龄”求职者
来沪寻找机会
采访中笔者发现,虽然元宵节刚过不久,但上海并非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年后到达的第一站。包容的就业环境、较高的工资与便捷的交通是他们最终“殊途同归”来到上海的主要原因。
台州人陈先生正月十四就离家到江苏寻找工作,但4000元左右的工资比他预期低了很多。所以他凌晨4点从昆山出发,一路坐着地铁来到了上海,希望能找到一份月薪五六千元的工作。“现在我这个年纪可能不太好找了。”不惑之年的陈先生略有些焦虑。笔者注意到,中介张贴的招聘信息中,40岁是一道坎,但也有一些企业将年龄上限设置在了45岁、48岁,给了更多求职者机遇。
与他同样有“年龄焦虑”的还有从中部某城市来到上海的周先生。在家乡,他看上了一份时薪32元且包吃住的工作,但限制年龄为“16岁~36岁”,他刚好36岁却被拒绝了;去往另一座城市,却遇上“黑中介”,反被骗了车费。最终,前述高返费的电子厂吸引他来到了上海。最重要的是,这家工厂招工的年龄上限是40岁。
“有钱谁还给人家打工?以后攒点钱,自己做个小生意。”已经30岁的张先生开始为未来谋划。虽然电子厂开出了高返费,但他还在犹豫要不要“上车”,因为害怕再被分到需要穿连体衣的无尘室——此前他两度在这条生产线上工作过,比普通岗位要辛苦许多。“电子厂挺好的,每个月吃住就扣100多元,能攒下钱来。”他试图说服自己和周围的人。
“00后”勇闯上海务工
家人是重要牵绊
在家过完元宵节,正月十六的晚上,25岁的林宇带着23岁的妹妹坐了一夜的大巴抵达上海,直奔劳务市场。这是林宇带妹妹出来工作的第二年,妹妹是第一次到上海。
兄妹这次选择在同一个厂工作,相比能说会道的哥哥,妹妹显得羞涩腼腆。笔者询问兄妹结伴而来是否可以经常见面,哥哥表示,能见到最好,见不到也没关系,因为人总要学会自己生活。
王芳今年22岁,已经在车墩劳务市场观望了两天,因为是第一次自己找工作,所以非常谨慎,即使中介招呼得火热,还是一直在向其他求职者打听情况。
王芳上一份工作是在宜兴的纺织厂,夜班上12小时,每月到手5000多元,坚持了两年多。“上夜班实在是太累了,白天睡觉睡不踏实,有时候一整天都睡不着。”因而对于下一份工作,她唯一的要求是白班。
王芳主动把积蓄的很大一部分花在了家人身上,“除了高中毕业那年,我实在没钱,过年只给了爷爷奶奶5000元钱,后来每年过年我都给他们10000元,因为是他们把我养大的。”参加工作那年,她也给了父母10000元。今年大年初八,她还带着妹妹弟弟从河南来上海玩,带他们去了迪士尼、外滩等地方,她的存款几乎见底,索性留在上海找工作。
王芳戴着眼镜,开朗爱笑,即使讲辛苦的经历,也笑着。除了关怀家人,她也有自己的爱好:旅游。平日假期难得,一年中只有五一、十一可以出游,即使人多,她也很高兴。被问到已经去过哪里时,她笑眯眯地说,“我已经去看过大海啦。”
(劳动报 于玘珺 李美慧 应受访者要求,刘丽、周先生、张先生、林宇、王芳为化名)
来源:中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